【道貌岸然是什么意思意】“道貌岸然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直、严肃,但实际上内心虚伪、不诚实。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用来批评那些言行不一、表里不一的人。
一、
“道貌岸然”出自《旧唐书·儒学传上》,原意是指人的外表庄重、有威严,但后来被引申为表面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,实则心术不正。这个成语多用于讽刺那些假装正派、实则虚伪的人,强调的是“外在表现”与“内在本质”的严重不符。
它常出现在文学作品、日常对话或批评中,用来揭示某些人“披着羊皮的狼”的本质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道貌岸然 |
拼音 | dào mào àn rán |
出处 | 《旧唐书·儒学传上》 |
基本解释 | 外表端正庄严,内里却虚伪不正。 |
用法 | 贬义词,多用于讽刺或批评他人 |
近义词 | 虚伪做作、口是心非、两面三刀 |
反义词 | 表里如一、光明磊落、言行一致 |
使用场景 | 文学、口语、批评、讽刺等 |
典型例子 | “他平时道貌岸然,背地里却干尽坏事。”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实际写作或口语中,“道貌岸然”应谨慎使用,因为它带有较强的负面情绪和主观判断。如果想表达类似意思,也可以考虑使用更委婉的说法,如“表面一套,背后一套”或“虚伪做作”。
总之,“道貌岸然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能够准确描绘出那种“假正经”的人,但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