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甲骨文发现于几几年】甲骨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字载体,其发现对研究商代历史和汉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关于甲骨文的具体发现时间,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,但普遍认为甲骨文的首次系统性发现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。
一、甲骨文的发现背景
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,主要用于商代晚期的占卜记录。这些文字的发现,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。当时,河南安阳的小屯村(今属殷墟)附近农民在耕作时偶然发现了带有刻痕的甲骨,但并未引起重视。
直到1899年,清朝学者王懿荣在中药“龙骨”中发现了一些刻有符号的甲骨,经过研究,他确认这些符号是古代的文字,从而揭开了甲骨文研究的序幕。
二、甲骨文的发现时间总结
时间 | 事件说明 |
1899年 | 清朝学者王懿荣首次发现并确认甲骨文的存在。 |
1903年 | 刘鹗出版《铁云藏龟》,首次系统整理甲骨文资料。 |
1928年 |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发掘,正式揭开甲骨文研究的新篇章。 |
三、总结
甲骨文的发现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偶然发现到系统研究的过程。1899年是甲骨文被正式确认的关键年份,而1928年的科学发掘则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通过这些发现与研究,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商代社会的面貌,也为汉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。
甲骨文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,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,其发现时间虽已明确,但它的价值仍在不断被挖掘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