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知识 > 严选问答 >

说苑立节原文及翻译注释

2025-09-26 03:48:53

问题描述:

说苑立节原文及翻译注释,急!求解答,求此刻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6 03:48:53

说苑立节原文及翻译注释】《说苑》是西汉刘向编纂的一部杂史类书籍,内容多为先秦至汉初的名人言行、历史故事和道德训诫。其中“立节”一篇,主要讲述的是古代士人坚守气节、注重操守的故事,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诱惑、压力或逆境时,应保持正直、坚定的品格。

一、

“立节”篇通过多个历史人物的事迹,阐述了“立节”的重要性。这些人物包括:孔子、子路、伯夷、叔齐、颜渊、鲍叔牙等,他们都在不同的境遇中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个人信念。文章强调了“节”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,更是对社会正义与国家大义的维护。

二、原文、翻译与注释对照表

原文 翻译 注释
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 孔子说:“君子有三种戒律:年轻的时候,血气尚未稳定,要戒除贪恋女色;到了壮年,血气旺盛,要戒除争斗;到了老年,血气衰退,要戒除贪图利益。” “三戒”是孔子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警示,强调修身的重要性。
子路问于孔子曰:“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” 子路问孔子:“怎样才算是一个士人呢?” “士”在古代指有德行、有才能的人,是儒家理想人格的代表。
孔子曰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 孔子说:“自己行为有羞耻心,出使四方而不辱没君主的使命,可以称为士人了。” 强调“耻”与“忠”的结合,是士人的基本要求。
伯夷、叔齐不食周粟,饿死首阳山。 伯夷、叔齐不吃周朝的粮食,在首阳山饿死了。 表现了他们不屈服于新政权、坚持气节的精神。
颜渊问仁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 颜渊问什么是仁。孔子说:“克制自己,使一切行为符合礼,就是仁。” “克己复礼”是儒家实现仁的重要途径。
鲍叔牙荐管仲于桓公,曰:“臣不如管仲,而能安其身者,非吾所能也。”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,说:“我比不上管仲,能够安定自己的生活,不是我能做到的。” 表现出鲍叔牙的谦逊与识人之明。

三、结语

“立节”篇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,传递了儒家重视气节、忠诚、修养的核心思想。它不仅是一部道德教育的文本,也是古代士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。在今天,这种“立节”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,仍需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,做一个有原则、有担当的人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