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非税收入管理规定】为规范非税收入管理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保障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行,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。这些规定明确了非税收入的定义、征收范围、管理职责、征收程序、资金使用和监督机制等内容,旨在推动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、制度化和法治化。
一、主要
1. 定义与范围
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,由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财政性资金,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、政府性基金、国有资源(资产)有偿使用收入、罚没收入等。
2. 管理原则
非税收入管理应遵循“依法征收、公开透明、专款专用、强化监管”的原则,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。
3. 征收主体与职责
各级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管理的主管部门,负责制定政策、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;相关执收单位负责具体征收工作,并按规定上缴财政。
4. 征收程序
非税收入征收应按照法定项目、标准和程序进行,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。征收过程中应做到票据齐全、数据准确、及时入库。
5. 资金使用
非税收入属于财政预算内资金,主要用于公共事业发展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,严禁挪用、截留或挤占。
6. 监督管理
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的审计、检查和问责机制,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,确保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。
二、非税收入管理规定要点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定义 |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外,由国家机关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依法取得的财政性资金。 |
范围 | 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、政府性基金、国有资源(资产)有偿使用收入、罚没收入等。 |
管理原则 | 依法征收、公开透明、专款专用、强化监管。 |
征收主体 | 各级财政部门为主管部门,执收单位负责具体征收。 |
征收程序 | 按照法定项目、标准和程序执行,确保票据齐全、数据准确。 |
资金用途 | 用于公共事业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,不得挪用或截留。 |
监督机制 | 实行审计、检查、问责制度,严查违规行为。 |
通过以上规定,非税收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、制度化,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,为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