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】“乐不思蜀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安于现状,忘记了自己的本源或过去的苦难,甚至对故乡不再怀念。
一、成语来源
“乐不思蜀”最早出现在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中,讲的是蜀汉最后一位皇帝——刘禅的故事。在蜀汉灭亡后,刘禅被带到魏国都城洛阳,司马昭为了试探他是否还有复国之心,问他:“此间乐,不思蜀乎?”刘禅却回答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这句话后来被用来讽刺那些忘本、只顾眼前享乐的人。
二、主人公是谁?
根据成语的出处,“乐不思蜀”的主人公是刘禅,即蜀汉后主。他在蜀汉灭亡后,虽然失去了国家,但依然安于现状,没有表现出对故土的思念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乐不思蜀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 |
主人公 | 刘禅(蜀汉后主) |
含义 | 安于现状,忘记故乡或过去 |
典故背景 | 蜀汉灭亡后,刘禅被迁至洛阳,司马昭问其是否思蜀,刘禅答“此间乐,不思蜀”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讽刺人忘本、沉迷当下 |
四、延伸思考
虽然“乐不思蜀”常带有贬义,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刘禅的选择也反映出一种生存智慧。在乱世之中,保全性命、避免无谓的牺牲,也是一种现实的考量。因此,成语的意义不仅限于批评,也可以引发人们对历史人物复杂性的思考。
总之,“乐不思蜀”的主人公是刘禅,这一成语背后既有历史故事,也有深刻的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