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倾国倾城的典故及来源】“倾国倾城”是一个常用于形容女子美貌无双的成语,源自古代文学作品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。该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女性美的高度赞美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貌与权力之间关系的思考。
一、成语释义
“倾国倾城”字面意思是“使整个国家为之倾倒”,引申为形容女子的容貌极其美丽,足以让国家为之动容,甚至影响政局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,强调女性的美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。
二、典故来源
“倾国倾城”的最早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代的《汉书·孝武李夫人传》。其中记载了汉武帝对李夫人的宠爱,李夫人死后,汉武帝悲痛欲绝,曾作《悼李夫人赋》,其中有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”之句。后人将这两句诗简化为“倾国倾城”,用来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。
此外,唐代诗人崔颢在《长干行》中也有“君家何处住,妾住在横塘。停船暂借问,或恐是同乡。家临九江水,来去九江旁。……”虽未直接使用“倾国倾城”,但其描写美人之美,也常被后人引用作为此成语的延伸。
三、历史演变与文化意义
1. 文学中的运用:自汉代起,“倾国倾城”逐渐成为文人墨客描写美人的重要词汇,常用于诗词、小说和戏剧中。
2. 政治隐喻:在古代,美人往往被视为影响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,因此“倾国倾城”也带有一定政治色彩,暗示美貌可能带来动荡。
3. 现代用法:如今,“倾国倾城”更多地用于形容女性的极致美貌,不再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味。
四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倾国倾城 |
出处 | 《汉书·孝武李夫人传》 |
初见诗句 | “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” |
含义 | 形容女子美貌无双,足以令国家为之倾倒 |
文学用途 | 常用于诗词、小说、戏剧中描写美人 |
历史背景 | 汉代至唐代广泛流传,具有文化与政治双重意义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女性极致美貌,淡化政治色彩 |
五、结语
“倾国倾城”不仅是对女性外貌的赞美,更是对中国古代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的一种体现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也反映出人们对美与权力关系的思考。在今天,这一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,成为表达女性魅力的经典语言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