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语12章译文翻译】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内容深刻,影响深远。以下是《论语》中第十二章的原文、译文及简要总结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。
一、原文与译文对照
| 章节 | 原文 | 译文 |
| 1 | 子曰:“吾与点也。” | 孔子说:“我赞同曾点的说法。” |
| 2 | 曾点言志,子曰:“吾与点也。” | 曾点表达自己的志向,孔子说:“我赞同曾点。” |
| 3 | 子曰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 | 孔子说:“志向不同,就不必在一起谋划。” |
| 4 | 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周而不比。” | 孔子说:“君子讲求和谐但不盲从,团结而不结党。” |
| 5 | 子曰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 | 孔子说:“自己不愿意的事,不要强加给别人。” |
| 6 | 子曰: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” | 孔子说:“多反省自己,少责备别人,就能远离怨恨。” |
| 7 | 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 | 孔子说:“君子说话要谨慎,行动要敏捷。” |
| 8 |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!” | 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、面貌伪善的人,很少有仁德。” |
| 9 | 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 | 孔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?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?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?” |
| 10 |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 | 孔子说:“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,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。” |
| 11 |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| 孔子说:“几个人同行,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;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,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。” |
| 12 | 子曰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 | 孔子说:“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时候,我不去启发他;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口的时候,我不去开导他。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,我就不再教他了。” |
二、总结
《论语》第十二章主要围绕孔子对人生、道德、教育等方面的看法展开。通过这些篇章,我们可以看到:
- 个人修养:强调自我反省、言行一致、谦虚谨慎。
- 人际关系:提倡真诚待人、宽容他人、尊重差异。
- 学习态度:鼓励主动学习、善于思考、举一反三。
- 教育理念:主张因材施教、启发式教学,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。
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价值,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论语》其他章节的内容,欢迎继续关注。


